ENTRYPOINT 入口点
ENTRYPOINT
的格式和 RUN
指令格式一样,分为 exec
格式和 shell
格式。
ENTRYPOINT
的目的和 CMD
一样,都是在指定容器启动程序及参数。ENTRYPOINT
在运行时也可以替代,不过比 CMD
要略显繁琐,需要通过 docker run
的参数 --entrypoint
来指定。
当指定了 ENTRYPOINT
后,CMD
的含义就发生了改变,不再是直接的运行其命令,而是将 CMD
的内容作为参数传给 ENTRYPOINT
指令,换句话说实际执行时,将变为:
那么有了 CMD
后,为什么还要有 ENTRYPOINT
呢?这种 <ENTRYPOINT> "<CMD>"
有什么好处么?让我们来看几个场景。
场景一:让镜像变成像命令一样使用
假设我们需要一个得知自己当前公网 IP 的镜像,那么可以先用 CMD
来实现:
假如我们使用 docker build -t myip .
来构建镜像的话,如果我们需要查询当前公网 IP,只需要执行:
嗯,这么看起来好像可以直接把镜像当做命令使用了,不过命令总有参数,如果我们希望加参数呢?比如从上面的 CMD
中可以看到实质的命令是 curl
,那么如果我们希望显示 HTTP 头信息,就需要加上 -i
参数。那么我们可以直接加 -i
参数给 docker run myip
么?
我们可以看到可执行文件找不到的报错,executable file not found
。之前我们说过,跟在镜像名后面的是 command
,运行时会替换 CMD
的默认值。因此这里的 -i
替换了原来的 CMD
,而不是添加在原来的 curl -s https://ip.cn
后面。而 -i
根本不是命令,所以自然找不到。
那么如果我们希望加入 -i
这参数,我们就必须重新完整的输入这个命令:
这显然不是很好的解决方案,而使用 ENTRYPOINT
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现在我们重新用 ENTRYPOINT
来实现这个镜像:
这次我们再来尝试直接使用 docker run myip -i
:
可以看到,这次成功了。这是因为当存在 ENTRYPOINT
后,CMD
的内容将会作为参数传给 ENTRYPOINT
,而这里 -i
就是新的 CMD
,因此会作为参数传给 curl
,从而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。
场景二:应用运行前的准备工作
启动容器就是启动主进程,但有些时候,启动主进程前,需要一些准备工作。
比如 mysql
类的数据库,可能需要一些数据库配置、初始化的工作,这些工作要在最终的 mysql 服务器运行之前解决。
此外,可能希望避免使用 root
用户去启动服务,从而提高安全性,而在启动服务前还需要以 root
身份执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,最后切换到服务用户身份启动服务。或者除了服务外,其它命令依旧可以使用 root
身份执行,方便调试等。
这些准备工作是和容器 CMD
无关的,无论 CMD
为什么,都需要事先进行一个预处理的工作。这种情况下,可以写一个脚本,然后放入 ENTRYPOINT
中去执行,而这个脚本会将接到的参数(也就是 <CMD>
)作为命令,在脚本最后执行。比如官方镜像 redis
中就是这么做的:
可以看到其中为了 redis 服务创建了 redis 用户,并在最后指定了 ENTRYPOINT
为 docker-entrypoint.sh
脚本。
该脚本的内容就是根据 CMD
的内容来判断,如果是 redis-server
的话,则切换到 redis
用户身份启动服务器,否则依旧使用 root
身份执行。比如:
Last upda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