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gment、buffer和translog对实时性的影响
Last updated
Last updated
既然介绍数据流向,首先第一步就是:写入的数据是如何变成 Elasticsearch 里可以被检索和聚合的索引内容的?
以单文件的静态层面看,每个全文索引都是一个词元的倒排索引,具体涉及到全文索引的通用知识,这里不单独介绍,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《Lucene in Action》等书籍详细了解。
以在线动态服务的层面看,要做到实时更新条件下数据的可用和可靠,就需要在倒排索引的基础上,再做一系列更高级的处理。
其实总结一下 Lucene 的处理办法,很简单,就是一句话:新收到的数据写到新的索引文件里。
Lucene 把每次生成的倒排索引,叫做一个段(segment)。然后另外使用一个 commit 文件,记录索引内所有的 segment。而生成 segment 的数据来源,则是内存中的 buffer。也就是说,动态更新过程如下:
当前索引有 3 个 segment 可用。索引状态如图 2-1; 图 2-1
新接收的数据进入内存 buffer。索引状态如图 2-2; 图 2-2
内存 buffer 刷到磁盘,生成一个新的 segment,commit 文件同步更新。索引状态如图 2-3。 图 2-3
既然涉及到磁盘,那么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来了:磁盘太慢了!对我们要求实时性很高的服务来说,这种处理还不够。所以,在第 3 步的处理中,还有一个中间状态:
内存 buffer 生成一个新的 segment,刷到文件系统缓存中,Lucene 即可检索这个新 segment。索引状态如图 2-4。
图 2-4
文件系统缓存真正同步到磁盘上,commit 文件更新。达到图 2-3 中的状态。
这一步刷到文件系统缓存的步骤,在 Elasticsearch 中,是默认设置为 1 秒间隔的,对于大多数应用来说,几乎就相当于是实时可搜索了。Elasticsearch 也提供了单独的 /_refresh
接口,用户如果对 1 秒间隔还不满意的,可以主动调用该接口来保证搜索可见。
注:5.0 中还提供了一个新的请求参数:?refresh=wait_for
,可以在写入数据后不强制刷新但一直等到刷新才返回。
不过对于 Elastic Stack 的日志场景来说,恰恰相反,我们并不需要如此高的实时性,而是需要更快的写入性能。所以,一般来说,我们反而会通过 /_settings
接口或者定制 template 的方式,加大 refresh_interval
参数:
如果是导入历史数据的场合,那甚至可以先完全关闭掉:
在导入完成以后,修改回来或者手动调用一次即可:
既然 refresh 只是写到文件系统缓存,那么第 4 步写到实际磁盘又是有什么来控制的?如果这期间发生主机错误、硬件故障等异常情况,数据会不会丢失?
这里,其实有另一个机制来控制。Elasticsearch 在把数据写入到内存 buffer 的同时,其实还另外记录了一个 translog 日志。也就是说,第 2 步并不是图 2-2 的状态,而是像图 2-5 这样:
在第 3 和第 4 步,refresh 发生的时候,translog 日志文件依然保持原样,如图 2-6:
也就是说,如果在这期间发生异常,Elasticsearch 会从 commit 位置开始,恢复整个 translog 文件中的记录,保证数据一致性。
等到真正把 segment 刷到磁盘,且 commit 文件进行更新的时候, translog 文件才清空。这一步,叫做 flush。同样,Elasticsearch 也提供了 /_flush
接口。
对于 flush 操作,Elasticsearch 默认设置为:每 30 分钟主动进行一次 flush,或者当 translog 文件大小大于 512MB (老版本是 200MB)时,主动进行一次 flush。这两个行为,可以分别通过 index.translog.flush_threshold_period
和 index.translog.flush_threshold_size
参数修改。
如果对这两种控制方式都不满意,Elasticsearch 还可以通过 index.translog.flush_threshold_ops
参数,控制每收到多少条数据后 flush 一次。
索引数据的一致性通过 translog 保证。那么 translog 文件自己呢?
默认情况下,Elasticsearch 每 5 秒,或每次请求操作结束前,会强制刷新 translog 日志到磁盘上。
后者是 Elasticsearch 2.0 新加入的特性。为了保证不丢数据,每次 index、bulk、delete、update 完成的时候,一定触发刷新 translog 到磁盘上,才给请求返回 200 OK。这个改变在提高数据安全性的同时当然也降低了一点性能。
如果你不在意这点可能性,还是希望性能优先,可以在 index template 里设置如下参数:
大家可能注意到了,前面一段内容,一直写的是"Lucene 索引"。这个区别在于,Elasticsearch 为了完成分布式系统,对一些名词概念作了变动。索引成为了整个集群级别的命名,而在单个主机上的Lucene 索引,则被命名为分片(shard)。至于数据是怎么识别到自己应该在哪个分片,请阅读稍后有关 routing 的章节。
图 2-5
图 2-6